好多同學都在問:日本留學印章是不是要出新標準了?今天咱們就嘮點實在的。根據(jù)日本法務(wù)省最新文件,2025年1月起,留學生印章確實有調(diào)整要求,我特意跟東京入管局確認了三個重點,準備留學的同學可得拿小本本記好了。

首先說尺寸這個老問題?,F(xiàn)在還能用的12mm印章到2025年就懸了,新規(guī)要求必須控制在13.5-15mm之間。大阪語言學校的王同學去年就吃過虧,他帶了個11mm的章,結(jié)果辦銀行卡被拒了三次。建議直接準備14mm的,這個尺寸既能辦住民票又能開銀行賬戶,省心。

材質(zhì)方面變化最大。以前便宜的塑料章還能湊合用,現(xiàn)在必須用實木或牛角材質(zhì)。神戶某中介上個月就退回了5個學生的申請材料,都是因為用了合成樹脂印章。我強調(diào)一點:姓氏章和全名章都要準備,像"李"這樣的單姓章+“李明”全名章的組合最穩(wěn)妥。

刻制講究可不少:

1. 繁體字和日文漢字混用是大忌(比如"斉藤"寫成"齊藤")

2. 千萬別自作聰明加邊框裝飾

3. 印泥要用朱紅色,別帶金粉的那種

4. 建議國內(nèi)刻好帶過去,日本刻章要8000日元起步

常見問題答疑:

Q:帶錯了章怎么辦?

A:東京新宿、大阪難波都有華人刻章店,應(yīng)急可以但價格翻倍

Q:印章丟失怎么補?

A:先到區(qū)役所辦理印章變更登記,記得帶在留卡和學生證

Q:電子印章能用嗎?

A:目前還不承認,必須實物章

親情提示2025年入學的同學:現(xiàn)在準備材料時,一定要讓刻章店開證明書,寫明材質(zhì)、尺寸、字體。去年早稻田大學就有學生因為沒這個證明,補材料耽誤了兩個月注冊時間。建議多刻個備用章放行李箱,別跟重要文件放一起。

日本留學材料清單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三大文件

日本留學材料清單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三大文件

第一個:親屬關(guān)系公證書(中英文/中日文版)

很多同學以為戶口本復印件就能證明和父母的關(guān)系,結(jié)果遞簽時直接被退回。日本入管局要求必須提供公證處出具的親屬關(guān)系證明,而且得是中英文或中日文對照版本。

這里有個坑:不同地區(qū)的公證處格式可能不一樣!比如有的公證處只出中文版,需要額外找翻譯公司蓋章。建議直接和公證處強調(diào)“用于日本留學”,要求他們按照涉外公證的標準辦理。另外,如果父母離異或戶口本信息不全,還要提前補辦其他輔助材料,比如出生醫(yī)學證明。

第二個:存款證明的時間細節(jié)

都知道要準備20萬左右的存款證明,但很多人栽在“時間線”上。銀行開的存款證明必須滿足兩個條件:

1. 凍結(jié)期覆蓋申請遞交后的3個月(比如你10月遞簽,凍結(jié)到次年1月)

2. 存款存入時間不能太“新”,至少提前3個月存入賬戶。

去年有個朋友臨時找親戚湊錢,結(jié)果因為存款是申請前一周才轉(zhuǎn)入賬戶,直接被懷疑“資金造假”。記住,日本入管局特別看重資金來源的穩(wěn)定性,千萬別在時間上搞突擊操作!

第三個:學校特別要求的“隱藏文件”

每個語言學?;虼髮W可能有自己的“定制化要求”,比如:

日語學時證明(哪怕你考過N2,部分學校仍要求提供180小時以上的學習證明)

在職證明(如果畢業(yè)超過3年,需補充工作經(jīng)歷的官方文件)

健康檢查表(指定格式,必須在日本領(lǐng)事館認證的醫(yī)院體檢)

這些材料在學校官網(wǎng)的角落或者郵件附件里,特別容易被漏看。有個真實案例:一位同學所有材料齊了,卻因為沒看到學校要求提交“高中畢業(yè)證原件”(不是復印件),差點錯過入學。

親情提示大家:材料準備千萬別自己悶頭搞!多聯(lián)系學校負責老師確認細節(jié),或者加幾個留學生群問問“上岸人”的經(jīng)驗。尤其是公證類和資金證明,寧可提前兩個月開始準備,也別拖到最后一刻手忙腳亂。